八六中文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春秋我为王 > 第1058章 好高骛远

第1058章 好高骛远(第2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柳下越道:“那种马,叫做天马。”

杨张二人则有些疑惑:“天马?”

他们在那吵着,柳下越就在旁边默默听着,默默记着,马匹太过羸弱,马的饲料也不够养活它们,这一直是阻碍赵国扩大骑兵的难题。若是在塞外草场上倒是好解决,可将代郡上郡的骑兵内调,就会出现战马水土不服病死的情况,也会与内郡兵卒争粮。光是靠青草可满足不了战马那庞大的胃口,战前非得菽豆、麦面才行,不然就会掉膘。

等他再回过神来,发现话题又歪了,赵葭正在与旁人争论世间哪种马最好。

“自然是代马!”来自代郡的杨旅帅坚信自己的伙伴是最棒的。

“雍州马也不差。”张旅帅撇了撇嘴,他长期在河西、上郡停驻。

他们争执不下,便看向了师帅赵葭,想让他来分个高下。

这次战争和去年不太一样,去年是在冀州内部打,路途较近,所以赵氏几乎拼上了全部家当,把一切能召集的兵员都召集了。可这一次则是劳师远征,战场远在宋鲁泗上,他们现在才走了五分之一的路程。

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,与之相对,赵国也没法像上次一样,一口气出动“十万之师”了。

现在的赵国有一都九郡,除了三个军的武卒(分别驻太行东西、鲁),理论上每个郡在战时都能征召一军,赵国的总兵力有十七万左右,这次南征,因为粮食只是勉强够用,于是赵侯只带了一军武卒和一军邺城兵,一军骑兵作为中军,从邺城开拔。外加河内军作为左军,上党军作为右军,左右两军直接从荥口坐船,沿着济水东行,与中军约好在大梁附近汇合。总兵力不过6万,等到了泗上,加上宋鲁的兵力,才可能接近十万。

至于河东、太原等地,因为在对秦战争里出了大力,兵民疲乏,外加路途遥远,赵无恤便没有征召,让他们休养休养,作为后备部队等待调遣。

而东阳、河间二郡兵卒,或要防御中山、燕国,或要随大司马邮无正配合鲁、卫军队威胁齐国侧翼,做出进攻姿态,让齐国人无暇与吴军汇合。

赵葭一笑:“我倒是觉得南方的骕骦马也挺好,虽然个子不如代马高,但是耐力更好,在丘陵地带也能如履平地,若是去南方作战,代马和雍州马均不如骕骦。”

“不行不行,骕骦马少啊!更何况,若是与草原上的戎狄相遇,马儿个头更高便更占优势,骑着骕骦马去,只怕会被弯刀砍了头颅。”

这下变成三个人的争执了,最后还是柳下越轻咳一声说道:“其实这天下间最好的马,可能不在中夏,甚至不在九州之内。”

……

三人同时盯着他,杨、张二位是难以置信,赵葭则是若有所思,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柳下越,请他继续说下去。

于是便有了今日中军等待渡河的情形。

在河边绕了一圈,他们便觉得炎热难耐,回到骑兵驻牧的地点后,赵葭又寻了同师的几名旅帅过来喝点浆水消暑,一边也商议等会的过河顺序。

聊着聊着,话题就变歪了。

“去年代郡、上郡骑兵在延安汇合时,延河之畔有几万马奔腾,何等壮观?可惜连年鏖战,从河东打到秦国,又从秦国打到郑国,马儿或是病死,或是羸瘦不堪骑乘,如今赵国所剩马匹却只能凑出来三个师来,许多骑兵还无马可骑,不得不组了一个‘下马骑兵’,至于其余人,当初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南下,却只得走路回代郡、上郡,真是……”

这边杨氏的旅帅唾沫飞溅地说完,另一头一位张氏的旅帅也接话道:“带再多的马有何用,如今人吃的军粮才勉强够,再多几千匹马,你我都得饿肚子了!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